症状
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。叶片发病,病斑先从叶正面发生,也可从叶背面先发生;初为淡黄绿色的圆形或放射状,后逐渐变褐,最后变为黑色,周围有明显的边缘,老叶上更为明显;叶片患病较重时,叶片变小,变厚,呈卷曲或扭曲状。病叶常常数斑融合,病部干
枯破裂。果实从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,病斑初为淡黄绿色,圆形或椭圆形,逐渐变褐色或黑色,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。随着果实生长膨大,病斑逐渐凹陷,硬化,龟裂,病果较小,畸形
病原
Spilocaea pomi称苹果环黑星孢和Fusicladium dendriticum称树状黑星孢,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菌丝初无色,后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。分生孢子梗丛生,深褐色,屈膝状或结节状,短而直立。分生孢子梭形或长卵圆形,深褐色。假囊壳球形或近球形,褐色至黑色,子囊长棍棒形或圆筒形,具短柄。子囊孢子卵圆形,青褐至黄褐色。
发生规律
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,春夏温、湿度条件适宜时,释放子囊孢子,随气流传播,落到叶片和果实以及其他绿色组织上,在适宜的温湿度下,子囊孢子发芽,侵入寄主组织,发病后再侵染靠分生孢子,田间分生孢子6~7月份最多,该病菌可被蚜虫传播。早春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。在苹果发病时期,阴雨连绵,雨量多,适于病菌侵染。
防治方法
清除初侵染源,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、病果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
合理修剪,促使树冠通风透光,降低果园空气湿度。
药剂防治:
吡唑醚菌酯15毫升,兑水15公斤。
苯醚甲环唑15克,兑水15公斤。
咪鲜胺15毫升,兑水15公斤,喷雾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