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纹病是苹果枝干和果实重要病害之一。常与干腐病、炭疽病等混合发生,为果品生产的重大威胁,有蔓延加重趋势。
分布为害 :
苹果轮纹病分布在我国各苹果产区,以华北、东北、华东果区为重。一般果园发病率为20%~30%,重者可达50%以上。 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。病菌侵染枝干多以皮孔为中心,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暗褐色小斑点,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瘤状物。病部与健部之间有较深的裂开,后期病组织干枯并翘起,中央突起处周围出现散生的黑色小粒点。在主干和主枝上瘤状病斑发生严重时,病部树皮粗糙,呈粗皮状(图1—1)。果实进入成熟期陆续发病。发病初期在果面上以皮孔为中心出现圆形、黑至黑褐色小斑,逐渐扩大成轮纹斑
病原 :
有性世代Physalospora piricola称梨生囊壳孢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无性世代Macrophoma kawatsukai称轮纹大茎点菌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子囊壳在寄主表皮下产生,黑褐色,球形或扁球形,具孔口。子囊长棍棒状,无色,顶端膨大,壁厚透明,基部较窄。子囊孢子单细胞,无色,椭圆形。分生孢子器扁圆形或椭圆形,具有乳头状孔口,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。分生孢子梗棍棒状,单细胞,顶端着生分生孢子。分生孢子单细胞,无色,纺锤形或长椭圆形
发生规律 :
以菌丝体、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,于春季开始活动,随风雨传播到枝条和果实上。在果实生长期,病菌均能侵入,其中从落花后的幼果期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。侵染枝条的病菌,一般从8月份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,翌年病斑继续扩大。
防治方法 :
1、发病期,及时清除病株残体,病果、病叶、病枝等。
2、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。
3、对保护地、田间做好通风降湿,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。
4、不偏施氮肥,增施磷、钾肥,培育壮苗,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。适量灌水,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,预防冻害。
5、药剂防治
苯醚甲环唑10克,兑水15公斤
代森锰锌30克,兑水15公斤
百菌清30克,兑水15公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