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农们正忙着摘梨、运输。地头红色天棚下,收购商们正忙着组织工人验级、装箱。近年来,以三季梨为代表的西洋梨和日韩品种沙梨走俏烟台,种植面积约为1.07万公顷,占据了种植总面积的80%以上,成了果农致富的摇钱树。相比之下,龙口长把梨、砀山酥梨、莱阳荏梨等本土梨种植面积日渐萎缩,目前总面积不足2667公顷。
面对外与内的竞争,本土梨路在何方?近日,笔者专程前往龙口、牟平、莱州等烟台老梨主产地调查。
国外品种独秀
鲜梨上市季,烟台各大水果主产地均聚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抢购。在莱州市文峰路街道杏园村郭振铎的三季梨种植园内,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。“预计今天能下1万多公斤,装1400个箱。”郭振铎欣喜地说,“鲜梨成熟时间段不同,下树也分批次。早在半个月前,我就摘了两万来公斤,这批次估摸在3万公斤左右,而下批要在一周后,那就是扫尾了。”
烟台莱州引进发展三季梨已有10多年历史。目前,该市三季梨种植面积已达400公顷,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有大量外地客户云集莱州,抢购三季梨。“现在我们这边都栽这个品种。”文峰路街道山口村果农王希良介绍,前些年,他家也是主栽本地品种的,但是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,因此全部嫁接、砍伐,换成了西洋品种。
在西洋梨没有大规模种植之前,黄县长把梨、砀山酥梨、莱阳荏梨等本地老品种,一直是莱州的主栽品种,为当地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而今,功臣已老,这些本土品种在莱州仅是零星种植,面积不足133公顷。
“不光莱州如此,烟台市都是这个现象。”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新技术室主任苏佳明介绍,近几年,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反映,果农开始了自我调节,一些本土老梨品种纷纷面临砍伐现状,目前,全市梨树种植面积约1.67万公顷,但是本地老梨仅能占20%的份额,其他全部换成了西洋品种和日韩品种。
本地老梨二缺一
发展水果产业,是烟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。有着“水果之乡”头衔的烟台,为何要依靠外援来助?在苏佳明看来,本地梨品种之所以发展不起来,与自身砝码不够重有很大关系。“莱阳梨在全国算出名的了,但是在最高峰它的种植面积都没有超过1000公顷,更不用说现在不足667公顷的总量了。”苏佳明说,在市场化的今天,梨品种要想发展离不开高品质、耐运输这两条,“莱阳梨尽管好吃,但是不耐储藏;龙口长把梨虽然耐储藏,但是口感和品质不行。”
当前,全国所有适宜水果发展区域,皆在“水果”两字上做文章,以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在这种情况下,烟台这个水果之乡开始了转型升级。苏佳明介绍:国外品种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深加工的因素,因此这些品种果肉细腻、果核较少,而一些老梨品种起步较早,当时考虑的就是卖价,因此要落伍许多。
“一般情况下,西洋梨在7月底就开始成熟,时间相对要早,公顷收入能达30万元,而其他本地品种,成熟期多在9月之后,想要达到这个收入很难。”除苏佳明所说的因素,长年从事鲜梨收购的王希尧认为,这全因经济效益使然,“西洋梨的收购价格相对较高,一般会在2至3元之间,而一些本地老梨收购价到2元就算高的,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运到市场上不好卖。”
在水果品种琳琅满目的今天,外表是吸引顾客的首要因素。王希尧介绍:西洋品种和日韩品种尽管属于梨品种中的晚生后学,但是晚也有晚的好处,那就是经过多年试验,它的各项性能要优于老品种。像三季梨,它的优点就是坐果率高、病虫害少、外表光泽。
红皮梨成主打
笔者了解到,在莱州市朱桥镇史家村,还有部分果农在进行砀山酥梨的种植。他们说,这种本土梨上市晚,大约在11月份上市,水多味甜,耐储藏。因为在11月份苹果大量上市,所以梨农会把梨储存起来,留到第二年春天再卖,打时间差,不但不会影响口感,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。
有统计表明,目前烟台市梨种植总面积1.33万公顷,其中,本土莱阳荏梨仅有667公顷,龙口长把梨1667公顷,而西洋梨品种约3333公顷~4000公顷,日韩品种4667公顷。
苏佳明表示,西洋梨和日韩梨的大量引进丰富了梨的品种资源,迎合了不同的消费群体,为农民增加了增收的渠道,虽然压缩了“本土梨”的种植面积,但对整个产业来说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害。它们将是今后烟台的主打品种,本土老梨将逐渐消失。
据介绍,当前烟台是全国西洋梨种植面积最大、栽种时间最早的区域。近年,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烟台成立了梨品种烟台综合试验站,其主要目的就是对西洋梨进行攻关、科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