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轮纹病、梨腐烂病、梨干腐病是梨的三大主要枝干病害,严重时会导致枝干枯死,对梨树生产危害较大。其中梨干腐病和梨树腐烂病田间症状,尤其是早期症状不易区别。
(1)梨树轮纹病
梨轮纹病又称粗皮病,危害比较严重,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。该病危害枝干,从皮孔侵入,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痣状褐色突起,后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扁圆形病斑,病斑外围细胞木栓化最终导致病健交界处开裂,形成马鞍状翘起,形成典型的枝干轮纹症状。导致轮纹病与干腐病的真菌亲缘关系较近,两种病害在枝干上的症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,前者产生轮纹状病斑,后者在枝干上产生溃疡病斑,但二者引起的果实腐烂症状相似,外观难以区分。5~7月份是侵染新梢和枝干的高峰期。分生孢子释放量与降雨时间长短有关,且高湿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侵入,因此谢花后和7~8月份降雨较多情况下要做好轮纹病的防控。
(2)梨树腐烂病
梨树腐烂病又称臭皮病,是梨树最重要的枝干病害,以侵染主枝、侧枝为主,在主干上也有发生。当病斑环绕整个主枝时,主枝即死亡,严重时可造成死树和毁园。梨腐烂病在枝干上的症状分为两种:溃疡型和枝枯型。
1)溃疡型:病皮外观初期红褐色,水渍状,稍隆起,用手按压有松软感,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常渗出红褐色汁液,有酒糟气味。用刀销掉病皮表层,可见病皮内呈黄褐色,湿润、松软、糟烂。后期,病部失水凹陷、硬化,呈灰褐色至黑褐色,病部与健部裂开。病皮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。天气潮湿时,小黑点吸水从孔口涌出桔黄色、胶质卷须状的孢子角。树势较弱,病斑可深达木质部,破坏形成层,并迅速扩展,环绕枝干,而使枝干枯死。
2)枝枯型:多发生在极度衰弱的梨树小枝上,病部不呈水渍状,病斑形状不规则,边缘不明显,扩展迅速,很快包围整个枝干,使枝干枯死,并密生黑色小粒点。病树的树势逐年减弱,生长不良,如不及时防治,可造成全树枯死。
梨腐烂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春、夏、秋、冬季均可萌发造成危害,春季病部扩展快,夏季较缓慢,秋季再次达到扩展高峰,但危害较春季轻,冬季低温冻害造成枝干组织伤害,很容易诱发腐烂病发生。因此,在梨园管理中,除了早春病疤的治理,还要重视树体的预防保护工作。
(3)梨树干腐病
梨干腐病发生遍及全国各梨产区,是仅次于腐烂病的重要枝干病害。该病主要危害梨树枝干,主干、主枝和较大的侧生枝上均可发生,病斑绕侧枝一周后侧枝即枯死。梨干腐病在枝干上,初期皮层出现褐色病斑,很少发病至木质部,质地较硬;当病斑扩展至枝干半圈以上时,其上部枯死。在苗木上,树皮出现黑褐色长条状湿润病斑后,叶萎蔫,枝条枯死,后期病部失水凹陷,四周龟裂,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。
春季,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树体上。6月份发病最多。干旱是导致干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。春季和初夏干旱的年份和山地梨园发病严重。
与腐烂病的区别:干腐病初期病斑颜色较深,发病组织较浅,一般不至木质部(只是严重发病的可深达木质部),而腐烂病病斑比较深,皮层易烂透。干腐病病斑多为带状或不规则状,其上常有纵横纹,而腐烂病病斑边缘开裂。干腐病病斑上的黑点小而密,后期不形成孢子角,而腐烂病病斑小黑点大而疏,后期小黑点冒出桔黄色分生孢子角。干腐病病部无特殊气味,而腐烂病有浓酒糟味。
(4)防治方法介绍
①加强管理,增强树势。增施有机肥,适时灌溉;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、调节水分。合理树体结构及负载量,保持树势稳定,减少病害。
②刮除病斑,彻底刮除枝干老翘皮及病斑、菌瘤、流胶等,精心刮除,腐烂病要深达木质部,用甲硫萘乙酸、腐殖酸铜、菌清等膏剂涂抹,并做好伤口保护。
③枝干喷雾和涂刷药剂,一是梨发芽前(3月份)喷施铲除性药剂,药剂可选用8%戊唑醇+22%多菌灵500倍液,二是谢花后和生长季节(6月份和7月份)再喷施三次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,兼防其他叶部病害,喷药时,注意树干、主枝等易发生部位要细致周到喷药;三是对易发生冻害的地区,提倡冬季对树干及主枝向阳面涂白。